龙眼作为中国传统的热带特色果树,其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龙眼是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经济用途以作果品为主,因其假种皮富含维生素和磷质,有益脾、健脑的作用,故亦入药;种子含淀粉,经适当处理后,可酿酒;木材坚实,甚重,暗红褐色,耐水湿,是造船、家具、细工等的优良材。
我国龙眼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50%以上。为全面了解我国龙眼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龙眼产业发展建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通讯咨询、基层座谈、主产区调研等方式,对我国龙眼产业进行综合调查分析。龙眼作为我国热带特色优势农产品,在热区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2018年,我国龙眼种植和产量稳定,产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鲜龙眼保持贸易逆差。未来3~5年,预计我国龙眼龙眼种植规模企稳,产量稳中有增,进口和消费将持续增长。
龙眼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种植户、加工企业、销售商等。随着龙眼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龙眼市场的供应链包括种植、贸易和销售环节,其中种植环节主要涉及农户和种植公司,贸易环节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环节则包括超市、水果店和电商平台等。
近十年,广东和广西的龙眼产量逐年增加;福建龙眼年产量维持在30万吨左右;海南龙眼年产量5万吨左右,逐年小幅度增长,其他省份的龙眼产量有小幅波动。2018年,广东省龙眼产量92万吨,占全国龙眼总产的45.3%;广西龙眼产量67.5万吨,比上年增加13.8%。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显示:
世界鲜龙眼及其加工品的消费市场相对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我国以鲜食为主,约占消费总量的80%。龙眼加工产品以龙眼干、龙眼肉、龙眼罐头、龙眼果酒等为主。国内龙眼产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部分消费靠进口补充,2017年消费量突破220万吨,鲜龙眼的消费空间潜力较大。
广东的鲜龙眼主要销往珠三角以及湖南、重庆、四川等省,龙眼干和桂圆肉则销往上海和浙江等地区,销往北方省区较少,主要是长途运输成本高,运输时间长,不利于保鲜,影响鲜龙眼口感。北方省份的消费者偏爱泰国龙眼的口感,长三角和珠三角消费者偏爱广东和广西龙眼的口感。
目前,龙眼在全球范围内仍属小宗果品,龙眼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其中,我国是全球龙眼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龙眼投产面积在全球所占的比重约59%左右,泰国占23%左右,越南占17%左右,其他地区约占1%。
我国是全球作经济栽培龙眼最早的国家,也是全球龙眼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龙眼最早在岭南地区栽培,四川、福建稍晚。目前,我国龙眼栽培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域。19世纪以后,龙眼逐渐传到欧洲、美洲、大洋洲的部分亚热带地区种植。当前全球龙眼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泰国、印度、越南、孟加拉国、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