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与地面交通拥堵加剧的双重背景下,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正从科幻概念加速走向商业化落地。2025年全球飞行汽车产业迎来量产体系突破的关键节点:中国亿航智能EH216-S实现“三证”齐全并规模化交付,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订单突破4000台,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完成数万公里飞行测试。与此同时,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资本涌入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一个万亿级市场蓝图正徐徐展开。本报告结合最新数据与案例,剖析飞行汽车量产体系的核心进展、产业链协同路径及未来趋势,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1 全球市场:北美领跑,中国加速追赶
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eVTOL销量达130架,北美市场以3.9447亿美元规模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40%)。中国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70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300亿美元,预计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23%。
技术进展: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广汽集团eVTOL采用90%碳纤维结构,续航提升至400公里。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显示分析
1.2 中国市场:政策驱动,商业化提速
政策支持: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推进eVTOL适航取证。上海、广东等地出台专项政策,如广东计划到2026年建成3000亿元规模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商业化落地:亿航智能2024年交付EH216-S系列216架,同比增长超3倍;小鹏汇天“陆地航母”计划2026年量产,年产能目标1万台;峰飞航空货运版eVTOL将于2025年交付,载人版进入适航认证阶段。
表1:中国飞行汽车企业量产进展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整理
二、行业发展趋势
2.1 技术融合:电动化、智能化与轻量化
电动化:固态电池与凝聚态电池技术突破,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以上,续航能力突破400公里。
智能化:移植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飞行器自主导航、避障与精准起降。
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超90%,整机重量降低60%,能耗下降40%。
2.2 应用场景多元化:从B端到C端
B端场景:低空物流(顺丰“丰翼无人机”日均配送5000单)、应急救援(无人机物资运输)、城市管理(电网巡检)。
C端场景:低空旅游(景区观光航线)、个人通勤(上海至陆家嘴15分钟航程)、共享出行(Joby Aviation“按需飞行”会员制)。
2.3 产业链协同:从主机厂到生态圈
上游:宁德时代(电池)、中复神鹰(碳纤维)、霍尼韦尔(航电系统)等供应商形成技术联盟。
中游:主机厂(亿航智能、小鹏汇天)与运营商(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合作,共建低空飞行服务网络。
下游:地方政府规划低空起降点(深圳1000个、广州超100个),推动基础设施标准化。
三、行业重点分析
3.1 亿航智能:全球首个“三证”齐全企业
技术壁垒:EH216-S采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支持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完成500多个科目试飞与4万架次安全飞行。
商业化路径:与祥源文旅合作布局文旅项目,计划2025年新增500架订单,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
3.2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设计
创新设计:模块化分体式结构,飞行模块、座舱模块与行驶模块灵活切换,解决起降难题。
量产计划:广州工厂年产能1万台,2026年量产交付,目标年销量突破1万台。
3.3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商业化突破
产品性能: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货运版商载400公斤,载人版5座设计。
应用场景:货运版2025年交付,应用于医疗物资运输、山区物流;载人版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
四、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4.1 全球竞争:北美“三足鼎立”,中国“四强争霸”
北美市场:Joby Aviation、Archer Aviation、Beta Technologies占据70%份额,订单总量超1200架。
中国市场: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峰飞航空、沃飞长空形成“四强”格局,合计订单占比超80%。
4.2 中国竞争:车企跨界,技术融合
车企背景企业:小鹏汇天(汽车制造经验)、广汽集团(自主研发eVTOL)、吉利(整合电池技术)。
科技企业:亿航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峰飞航空(航电系统集成)、沃飞长空(无人机技术延伸)。
五、行业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5.1 政策因素
国内政策: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民航局简化适航审定流程,地方政府出台补贴政策(如广州投资100亿元建基础设施)。
国际政策:FAA发布《先进空中交通(AAM)路线图》,欧盟推动eVTOL标准统一。
5.2 经济因素
资本投入:2024年中国eVTOL领域融资超60起,总金额超86亿元,B轮与Pre-B轮融资成主流。
市场需求:高收入人群、科技爱好者与企业用户构成核心消费群体,年轻一代增长潜力巨大。
5.3 技术因素
续航突破:固态电池与凝聚态电池技术商业化,能量密度提升。
安全标准:航空级安全技术(如“故障无感”能力)与适航认证体系完善。
六、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6.1 挑战
适航认证:eVTOL适航审定平均耗时3年,需构建高效审批体系。
空域管理:低空空域审批复杂,需推动弹性监管框架。
成本控制:飞行汽车需满足航空级安全标准与汽车级量产成本,产业链协同难度大。
6.2 机遇
政策红利:国家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推动技术共享与跨部门协同。
市场需求: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与应急救援场景需求激增。
技术迭代:新能源、智能化与轻量化技术突破,推动产品性能提升与成本下降。
七、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建议
加强政策协同:推动空域管理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系统。
突破核心技术:加大固态电池、碳纤维复合材料与自动驾驶算法研发投入。
完善产业链生态:培育本土供应商,推动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
拓展应用场景:优先在物流、应急救援与低空旅游领域试点,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
八、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025-2027年:eVTOL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中国年交付量突破5000架,全球市场规模超50亿美元。
2028-2030年:飞行汽车实现城际通勤(如广州至深圳30分钟航程),全球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2030年后:飞行汽车融入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智慧城市标配,推动低空经济迈向万亿级市场。
飞行汽车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载体,正通过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资本驱动加速量产体系构建。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与庞大的市场需求,有望成为全球飞行汽车产业的领导者。未来,行业需在适航认证、空域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寻求突破,推动飞行汽车从“科幻概念”走向“大众出行”,开启城市立体交通新时代。
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及定制化战略规划方案,请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