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通途网-财富通途网专业提供财经方面资讯 - 岱微汽车

当前位置:悠享生活网 - 焦点热闻 - “耐心资本”哪里找?银行“贷款+直投”将要爆发

“耐心资本”哪里找?银行“贷款+直投”将要爆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如何落实《指导意见》成为银行业的一项主要任务。

具体到“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实际上近几年,建立科创金融体系,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点任务。

银行建立科创金融体系,首先要提高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适配性,投贷联动一直被视为一个突破口。这就是为何《指导意见》中直接要求银行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开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

尽管监管一再鼓励银行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但几经周折,投贷联动的推进仍旧缓慢。而现在《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银行,要将“五篇大文章”纳入机构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

银行业在“贷款+外部直投”业务上似乎必须要拿出点成绩来了。

消金界注意到,近期已经有银行升级原有产品,推出投贷联动产品,国有大行也陆续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看来银行业要认真的啃这块硬骨头。

01

政策层面屡推“贷款+外部直投”

5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是今后五年,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具体到科技金融,要实现的是——针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增强,努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一直以来,“耐心资本”被认为是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越多的“耐心资本”显然有利于良性循环的形成。而让银行进行投贷联动,实际上就是想让银行资金更多的充当“耐心资本”。

所以我们看到,在《指导意见》中,监管鼓励银行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规范开展“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

实际上,在《指导意见》之前,监管推着让银行做投贷联动业务已经很多年了。

政策层面,最早在2016年,原银保监会推出了《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次意见将联动的双方界定在——银行与集团内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

再往后,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联动双方的界定出现重要改变——2020年初,原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稳妥开展外部投贷联动”,将投贷联动的双方变为了银行与外部机构合作。

到了2021年1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在探索科技信贷服务新模式中提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推动在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

之后不久,地方上也开始出台政策,引导“贷款+外部直投”业务。

2022年4月,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推进科技信贷与投贷联动业务创新发展,引导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

2023年10月,深圳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四部门印发了《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关于投贷联动,深圳的《实施意见》提到鼓励“股权+债权”模式创新,要完善“股权+债权”有关监管考核机制,授权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开展“股权+债权”模式创新试点,探索“深圳商行+香港投行”“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等。

根据《实施意见》,深圳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地区,授权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开展“股权+债权”模式创新试点。推动深圳市大中型银行机构与其集团旗下的香港股权投资机构联动,通过“深圳商行+香港投行”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监管推动投贷联动的力度不减。2024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通知》明确,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规范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积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支持。

直至《指导意见》中再次提及,可以看到,近七八年以来,在科技金融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监管试图推动银行资金更多扮演“耐心资本”的想法一直没变,从中央到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还有地方政府,都希望银行能在投贷联动上有所突破。

02

银行科技金融中心好开

投贷联动产品难产

但实际上,银行的“贷款+外部直投”业务进展缓慢。

消金界注意到,2024年,国有大行纷纷成立科技金融中心。

1月12日,工商银行在北京成立了科技金融中心。

4月10日,中国银行在北京成立了科技金融中心。

5月16日,建设银行在上海举办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上海)”授牌仪式。此前3月28日,建行还在深圳举行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深圳)”授牌仪式。

国有大行率先响应监管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号召,似乎要在科技金融上面有所作为了。

但回顾监管鼓励银行做投贷联动业务之后,我们就不难感觉到——与国有大行开立科技金融中心速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贷款+外部直投”产品的难产。代表产品少之又少,业绩也鲜有提及。

之前在广东省,夏银行广州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推出过类似“投联贷”的产品,银行投放信贷,外部投资公司直接投资,为拟投或者已投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模式是银行信贷和外部股权投资联动。

消金界注意到,在监管的一再引导下,投贷联动业务开始有新进展了。

2024年4月,南京银行推出了科技金融“贷款+外部直投”产品“科创鑫贷投”。据了解,南京银行的“科创鑫贷投”是对该行原有的“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模式升级。

目前,南京银行与某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在江苏省内落地多支“政银园投”投贷联动基金,已投放了22个项目。

03

投贷联动难在哪儿

监管一推再推,可一向“听招呼”的银行进展十分缓慢,投贷联动业务究竟难在哪里呢?

其实从南京银行推出“科创鑫贷投”的背景也能看出一些来。

南京银行是在2024年江苏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上,推出新的投贷联动产品的。在会上江苏省表示,2024年将在科技领域新增专项贷款授信2700亿。这个对接会是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单位共同主办的。

消金界注意到,2023年7月,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南京市共同举办了科创金融大会,会议的讨论的一个重点就是科创金融的区域试点情况。在会上,多名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代表都提到了发展“贷款+外部直投”模式的重要性。

可以看到,在江苏省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南京是科创金融的试点区域,而南京银行成为了科创金融的排头兵,这才有了后面“科创鑫贷投”。

仅靠银行自己的资源,发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是很难的,必须多方联动,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在此之前,银行当然也在试着做“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有“银行+基金”的模式,但做着做着就做成了“明股实债”。

还有“银行贷机构投”的外部投贷联动模式,这种模式下,常常无法做到以投补贷,银行的实际收益还是只有贷款利息,与其所承担的高风险不相匹配,银行感觉不划算。

有投资机构的从业人员,和消金界交流时表示,最近联系他们了解项目的银行人确实有,但深入一聊,全是想要“不能赔”的项目。

确实,投贷联动的整体投资逻辑是“总体收益覆盖风险”,但目前银行银行是逐笔考核制,想要每笔资金都要成功回收,真正做起业务来,银行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机制,一时间难以和投资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匹配起来。

另外就是银行缺乏能做投贷联动产品的业务人员。“贷款+外部直投”模式下,要求业务员既能把握目标行业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又要了解金融法律法规和业务制度,还要熟悉信贷和投资实务。

对于绝大多数银行来说,都缺乏这样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虽然近些年,银行业招聘很多科技人才,但大都分配到了金融科技条线,而非对公信贷条线。这就导致银行与外部机构沟通的时候,实际的沟通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虽然有政策的鼓励,但对银行来说,真要发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面临着很多实际的困难。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没法再像以前那样,绕过这个困难了。随着国有大行科技金融中心的建立,以及试点地区增加,“贷款+外部直投”产品肯定会越来越多。

银行资金能不能做好“耐心资本”是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这里是分享代码,在后台添加

本文来源:财富通途网

本文地址:https://ibradsap.com/post/1782.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搜索
站点信息
  • 文章总数:15792
  • 页面总数:0
  • 分类总数:8
  • 标签总数:0
  • 评论总数:0
  • 浏览总数:1005015903
  • 本站主题:墨初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