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动物蛋白消费品大国,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肉类消费量、蛋类消费量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641万吨,较上年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5,794万吨,较上年增长4.6%;牛肉产量753万吨,较上年增长4.8%;禽肉产量2,563万吨,较上年增长4.9%。禽蛋产量3,563万吨,增长3.1%。兽用药是畜牧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畜禽健康、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兽用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这其中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近年来,随着全球及国内养殖业的全面复苏,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加速推广,兽用药作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和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其需求显著增加。
兽用药行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兽药管理条例》以及新版兽药GMP等,旨在规范兽药使用,减少药物残留,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将深刻影响行业格局,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以确保合规性。
根据中国兽药协会《2022年度兽药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兽药产业总销售额 673.45亿元,平均毛利率31.07%。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1,513家兽药企业,与海外相比产业集中度相对分散。其中,生物制品企业152家,销售额165.67亿元,30家大型企业销售额占比76.95%;药品企业1,361家,销售额507.78亿元,58家大型企业销售占比56.11%。
兽用药产品主要包括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化学药品和中兽药三大类。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兽药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升。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绿色、安全、高效的兽药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这些产品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符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在市场需求方面,抗生素、消炎药、驱虫药等细分领域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这些领域是兽药市场的核心板块。同时,宠物市场的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宠物用药品需求的增长,尤其是驱虫药、抗菌药物等。大型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小型兽药企业则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加强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兽药行业在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生产工艺、提升自动化水平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同时,绿色、环保型兽药的研发也取得了积极成果,这类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且具有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成为关键、市场集中度提高、绿色兽药成为市场主流以及国际化趋势加速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兽用药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以及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媒体提供的最新研究资料。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