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岩:绿色家电换新提升存量市场竞争活力
中新经纬9月14日电 题:绿色家电换新提升存量市场竞争活力
作者 李岩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岩
近期,多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再升级。8月底,商务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消费者购买8类家电产品给予补贴。随后,广东、江苏和安徽等地陆续推出“8+N”政策,对更多品类的家电产品补贴,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在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的政策支持下,预计绿色消费将被进一步促进,并推动家电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补贴助力降低消费领域碳排放
多地以旧换新政策重点加强了对绿色家电产品的支持,依据能效等级对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给予以旧换新补贴,助力推动新一轮绿色消费。
家用电器是居民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耐用消费品,也是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消费模式的不断提升,家用电器更多替代人的手工劳动,除了传统电视、空调等,许多新的家电诸如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不断推向市场,居民能源消费比例会进一步升高。
降低家用电器的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的关键在于家用电器是否节能,以家用电器能耗大户空调为例:一级能效每小时耗电约为0.735度,二级能效约为1.0度,而五级能效每小时的耗电量约为1.9度,也就是说同样满足舒适环境要求的情况下,五级能效空调耗电量是一、二级节能空调的2-3倍,那么按照空调安全使用时间10年左右计算,一、二级能效空调的节能量和碳减排量是十分明显的。
尽管节能量明显,但节能电器在市场推广上却面临一定的“阻力”。节能电器由于其生产和技术成本原因,往往比一般家用电器的市场价格高,具有一定的绿色溢价,限制或者降低了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通知》要求,各地统筹使用中央与地方资金,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二级和一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相关产品,分别补贴15%和20%,每件商品最高补贴2000元。在以旧换新中,通过补贴大大促进居民购买一、二级能效的家电产品比例,对于未来消费领域的节能减排具有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绿色消费促进生产企业的产品升级
此次多地对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支持,在有效撬动消费需求潜力的同时,也向所有家电企业释放强烈信号,引导和鼓励家电企业设计生产更加节能低碳的生态产品,不仅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要关注和聚焦为市场提供种类更多、更加节能的电器产品,提升了存量竞争的家电市场的竞争活力。
家用电器这类耐用消费品的主要碳排放是在使用阶段,降低这一阶段的碳排放水平依赖生产企业提供相应产品。而如果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节能低碳的产品,企业的低碳生态设计就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必定大大降低企业为市场提供低碳节能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提升企业设计生产绿色节能家电的动力十分重要。此次补贴范围内的一、二级能效家电产品,都高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水平,比市场家电更加节能环保。通过绿色补贴降低节能家电的价格,提升绿色节能家电产品的市场份额,将倒逼家电企业设计生产更多的绿色家电产品,实现产品升级。
应补齐家电循环利用的短板
在促进换新的同时,淘汰下来的旧家电产品处理问题也必须得到关注。《通知》要求各地要统筹处理好“交旧”和“换新”的关系,并提出各地要督促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企业将回收的废家电交与正规拆解企业;鼓励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登录生态环境部网站,举报非法拆解废家电行为。
针对家电“交旧”工作,我国家电企业实行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企业对自身生产的家电产品负有回收义务,但是事实上,单一企业难以独立建立完善的旧家电回收体系。家电回收系统的不完备一方面导致逆向物流的成本增加,削弱了下游拆解和再利用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导致废旧家电流向不正规的渠道,在后续的拆解、再利用环节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废旧家电将需要重新回到生产领域被再次循环加工、利用,但是如何从零散的消费者手里有效率地回到正规再生企业依然是痛点和堵点。以多地纳入此次以旧换新政策中的手机为例,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数据显示,从新生出厂到废弃闲置,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1.9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的6亿至7亿部废旧手机中,回收处理量约为2亿至3亿部,这一比例显然还需大幅提高。即使是回收的旧手机,由于报废环保处理过程复杂、费用高且具有危险性,正规处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小,进而可能导致报废手机通过非正规渠道处理,留下有毒电子垃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参考日本等国家经验,加强对家电回收系统和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提高循环利用率;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数字身份码”等手段对家电产品进行数字化回收管理。
总的来看,家电以旧换新直接促进绿色消费,间接带动绿色生产的提升,但在关注扩大消费的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大量废旧家电产品如何能够有经济效率地循环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有价值的“城市矿产资源”。对此,应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并协同企业、消费者力量,共同让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成为经济底色。(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来源:中新经纬
编辑:郑铮
广告等商务合作,
本文来源:财富通途网
本文地址:https://ibradsap.com/post/9540.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