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干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高端化、健康化、场景化
是以新鲜果品为原料,通过自然晾晒、烘干、冷冻等工艺制成便于储存与携带的脱水果品产业,涵盖树坚果(如核桃、杏仁、腰果)和果干类(如葡萄干、红枣、桂圆)两大品类。行业上游连接种植基地与农业科技,中游涉及清洗、分级、杀菌、包装等标准化流程,下游依托电商、商超、会员制仓储店等多元渠道触达消费者,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环境
2025年中国干果行业在消费升级、健康饮食趋势推动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行业报告显示,2020-2024年干果行业复合增长率达8.5%,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政策层面,《“十四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坚果类食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同时,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万元,年增6.2%)为行业提供消费基础。
二、供需分析
1. 供给端
产能与产量:2024年中国干果产量达580万吨,产值超1800亿元,主要产区集中在新疆、云南、河北等地,其中新疆核桃产量占全国35%。但原料依赖进口问题突出,如腰果进口依存度达75%。
企业格局:行业集中度提升,CR5从2020年的28%升至2024年的41%,龙头企业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通过全渠道布局占据优势。
2. 需求端
消费结构:健康零食需求驱动市场,低糖、低盐产品占比从2020年的18%升至2024年的37%。按消费群体细分,女性偏好混合果仁(占比63%),男性更倾向单一品类如核桃(55%);年轻群体(16-30岁)偏好创新口味(如芥末味夏威夷果)。
区域差异:华东地区消费量占全国32%,华南因进口坚果普及率高(如腰果消费量占40%)。
3. 供需平衡与价格趋势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显示,2024年行业供需缺口达85万吨,需依赖进口填补。价格方面,2020-2024年原料成本上涨导致干果均价年增4.3%,预计2025-2030年涨幅趋缓至2.5%。
三、产业链结构解析
1. 上游供应
原料市场:板栗、核桃、腰果为三大核心原料,2024年国内板栗产量120万吨(山东占40%),核桃产量98万吨(云南占38%),但腰果仍依赖越南、印度进口。
技术壁垒:保鲜技术(如低温烘烤)和深加工设备(如全自动分选机)国产化率仅45%,高端设备依赖德国、日本。
2. 中游加工
细分品类:传统干果(如红枣、葡萄干)占比降至52%,混合坚果礼盒增速最快(2024年销售额增长28%)。
生产模式:OEM代工仍占主导(65%),但头部企业自建工厂比例升至30%。
3. 下游渠道
线上渗透率:电商渠道占比从2020年的39%升至2024年的57%,直播电商贡献增量市场的62%。
新兴场景:健身代餐(占12%)、儿童零食(占18%)成为新增长点。
四、投资战略与风险预警
1. 核心投资方向
产业链垂直整合:投资原料种植基地(如云南核桃产业园)可降低30%成本。
技术创新:布局冻干技术(市场缺口达80亿元)和功能性产品(如益生菌坚果)。
2.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进口关税波动(如腰果进口税率可能从5%升至8%)影响利润率。
竞争风险:中小品牌价格战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从2020年的35%降至2024年的28%。
3. 区域布局建议
重点布局长三角(消费力强)、成渝(物流枢纽)、粤港澳(进口窗口)三大区域。
2025年中国干果行业将呈现“高端化、健康化、场景化”趋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投资者需关注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及区域消费差异,同时规避原料价格和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红利(如乡村振兴对原料基地的支持)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行业中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