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为902万,人口出生率则降至6.39‰,这一趋势反映出国内出生人口数量的持续下滑。尽管这一变化对生育健康服务业务的市场增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限制了其增量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此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
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旨在鼓励生育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强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并将这一工作的重点前移,以期在更早的阶段进行干预和预防。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基因检测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遗传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个体基因信息,以诊断疾病、预测疾病风险的技术。 它通过提取血液、体液或组织标本中的DNA,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分析基因的类型、缺陷及其表达能力,从而判断个体的基因特征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可分为一代测序、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其中第二代测序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降低了检测成本,使得基因检测更加普及和可及。高通量测序(NG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因测序的通量大幅提升,成本显著下降。这使得基因测序从科研领域逐渐走向临床应用,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遗传基因检测行业政策环境
作为生命健康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因检测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23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进一步提出建立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对婚前医学检查率、产前筛查率、遗传性疾病诊断率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保持在70%和8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到90%;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2周内诊断率、2周内治疗率均达到90%,新生儿听力障碍 3个月内诊断率、6个月内干预率均达到90%。
当前遗传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表现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约157.22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预计的约377.2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1%。
在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4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97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35亿元。行业内的主流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安诺优达、达安基因、诺禾致源等。这些企业在技术、市场、资本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针对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的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9.0%,而听力障碍的筛查率也高达98.7%。此外,3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管理也备受重视,系统管理率成功达到了94.3%。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方面所取得的积极进展。
截至目前,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不断健全,全国婚前检查机构、孕前检查机构超过3000家,产前筛查机构超过4000家,产前诊断机构超过500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59家,所有区县均设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机构。
随着政府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重视,以及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因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预防手段,其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激发。预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基因检测市场的渗透率将得到显著提升,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