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电力交易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市场规模逐年攀升。电力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和效率提升。我国正在加快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省级现货市场的全覆盖。现货市场的连续结算试运行将促使交易品种更加丰富,交易频次显著增加,为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大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交易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力交易是指针对电力商品或服务进行的买卖活动,包括电能交易、辅助服务交易、输电权交易等。电力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发电企业是电力交易市场的供给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发电,并将电能输送至交易市场。售电企业则与发电企业达成协议,通过电力交易平台进行采购和销售活动。电力用户则通过售电企业购买电力,满足其用电需求。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发布的数据,2024年1~3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142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0%。其中,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1125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显示出电力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中国电力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581.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840.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7%。
电力交易品种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电力直接交易外,还包括绿电交易、发电权交易等多种形式。交易范围也从省内拓展到省间,甚至跨省跨区。一季度省间交易电量合计为2868.9亿千瓦时,其中省间电力直接交易243.3亿千瓦时,省间外送交易2610.6亿千瓦时,发电权交易15.1亿千瓦时,这体现了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绿色电力交易正快速发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8月,全国核发绿证9.52亿个,交易绿证2357万个。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突破18亿个,交易绿证3.14亿个。绿电、绿证市场进一步活跃,绿电需求快速增长。内蒙古电网作为全国第三个绿电交易试点,其绿电交易实现了新的跨越。截至2024年9月底,内蒙古电力集团经营区域内共有1788家市场主体参与绿电交易,630家新能源发电企业生产的绿电源源不断送往1158家用电企业。1~9月,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累计绿电交易结算电量达到540亿千瓦时,对应绿色证书5400万张,交易规模居全国首位。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较低。发电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差异显著。大型央企如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华能国际等凭借庞大的装机容量和市场份额,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地方性的发电企业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差异化竞争和区域合作争取市场份额。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售电公司以及电力用户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以推动各地绿电交易在交易组织、价格机制、信息披露等方面规范统一。我国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的目标。这将进一步推动电力交易市场的统一和开放,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电力行业的重要趋势。太阳能发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继续快速发展,其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因此,电力交易市场中清洁能源交易的占比也将逐渐提高。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未来电力交易市场的重要趋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交易市场将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交易和管理。这将提高电力交易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电力交易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交易品种与范围不断扩展、绿色电力交易快速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主体多元化以及政策推动与市场趋势向好等特点。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