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自然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自然教育不仅提升孩子的环境意识、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教育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自然教育着重品格、品行、习惯的培养,提倡天性本能的释放,强调真实、孝顺、感恩,注重生活自理习惯和非正式环境下抓取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自然教育行业涵盖了多个细分领域,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学习者需求。如户外亲子、户外早教、户外独立、户外生日、户外研学、户外定制等。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推动社会自然教育需求和供给水平加速提升,为我国自然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自2013年起,我国自然教育机构的注册数量开始显著增长,这一趋势在2019年达到了顶峰。在过去十年间,超过七成的自然教育机构在此期间成立。
截至2023年,全国范围内的自然教育机构总数达到了21556家,相较于2022年,这一数字增长了34.15%。自然教育机构数量位居前五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四川、北京、山东和浙江,其中四川自然教育机构2782家,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机构总量的13.15%。
《2023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自然教育中,参观植物园、博物馆、户外体育运动的最多,参加户外活动的频率多为每月2-4次。97%以上的受访者及其孩子参加过不同类型的自然体验活动,活动类型主要为自然科普/讲解、保护地或公园自然解说/导览、农耕体验和园艺,成人更多参与户外拓展。
我国自然教育机构中,民营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83.88%,相比2022年这一比例略有增加。公立机构则相对较少,仅占1.83%,而其他性质的机构占比0.77%。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3.52%的机构尚未录入具体的机构类型数据。
在民营机构中,四川省和广东省的数量最为突出。不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机构,其人员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95.92%)的机构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自然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集中在中青年群体,年龄介于18至40岁之间,占比高达68.09%。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者占据多数,比例为76.08%。教育水平上,绝大多数服务对象受过高等教育,占比达到83.28%。
关于孩子的教育阶段,服务对象的孩子多处于小学阶段(51.04%)或学龄前(39.72%)。此外,这些家庭的月收入大多集中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引领性作用的自然教育行业行动指南。此规划明确界定了六大核心任务与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促进多元主体成长”、“规范教育与活动场所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课程内容的研发”、“完善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深化交流与合作”。
展望至2035年,该规划旨在实现自然教育参与人数的显著增长,并基本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自然教育体系。自然教育的参与主体将更加多元化,教育与活动场所的规范化程度将大幅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将进一步壮大,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多样,标准与规范体系将更加完善,同时,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也将更加频繁与繁荣,从而持续提升自然教育在社会的普及程度与影响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