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脑血管病大模型问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科技日报报道,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武剑团队主导研发的灵犀医学脑血管病专病大模型于近日发布。作为我国脑血管病领域的首个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它将为脑血管病的规范化诊疗、个性化治疗和临床研究带来新范式。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
灵犀大模型基于海量脑血管病临床医学数据构建,经过人工智能工程师和脑血管病专家历时半年的精心调训,具备卓越的专业概念理解、复杂推理和逻辑判断能力。它能提供精准的医疗指导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国产大模型数量目前已超过200个,覆盖多个行业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我国大模型产业化应用有两种主要的发展路径:一批是针对生物制药、遥感、气象等垂直领域的行业大模型,发挥其领域纵深优势,提供针对特定业务场景的高质量专业化解决方案;一批则是打造跨行业通用化人工智能能力平台,即通用大模型,其应用正在从办公、生活向医疗、工业、教育等领域加速渗透。
IDC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总规模的五分之一。业内预计,未来10年我国“AI+医疗”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超过30%。
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前景预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医疗新场景,或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推手。
根据互联网周刊以及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相关榜单,一方面,中国AI医疗行业快速发展,诞生了一批以德睿智药、剂泰医药、零假设科技、森亿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企业,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以阿里、平安、百度、京东为代表的大数据模型企业AI医疗布局力度持续加大。
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将大模型应用到具体的医疗场景,以大模型驱动行业持续进步,已成为医疗行业智慧化升级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国内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参与其中。在国内,一些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行政管理和患者教育等领域,以减轻医生负担,惠及更多患者。智慧医疗新场景正在提升居民整体就诊体验,缓解看病难、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2023医疗健康AI大模型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国内累计公开的医疗大模型近50个,涉及患者问诊、医生助手、药物研发、健康科普等多个领域。
想要了解更多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医疗人工智能行业报告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