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同比回升1.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显示,7月份各车型指数环比有所回落,同比仍然保持增长。在市场需求收缩和高温天气作用下,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呈现季节性回落。7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点,环比回落0.05%,同比回升1.8%。
公路物流涵盖了从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多个环节,包括货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是实现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经济中,公路物流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促进国内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路作为最基础、最广泛的交通基础设施,是衔接其他各种运输方式和发挥综合交通网络整体效率的主要支撑,现代物流及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对后续公路货运量的增长提供保障。《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公路里程549.04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35万公里。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534.4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7.3%、提高0.4个百分点。2024年全国国道里程38.67万公里,省道里程41.01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464.37万公里,其中县道里程69.88万公里、乡道里程124.34万公里、村道里程270.14万公里。货运方面,2024年公路完成营业性货运量418.8亿吨。
近年来,中国公路物流行业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旨在推动物流业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地方性政策,鼓励物流园区建设、多式联运发展、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等,为公路物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协会也通过发布公路物流运价指数等数据,为行业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
从市场运行状况来看,中国公路物流行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7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点,环比回落0.05%,同比上升1.8%。尽管运价指数有所回落,但整体仍保持增长趋势。然而,受季节性因素如高温、暴雨等影响,市场需求有所收缩,运力供给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此外,不同区域、不同车型的运价指数表现存在差异,反映出行业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例如,重货运输需求相对稳定,而轻货运输需求则相对疲软。此外,部分区域运价指数回升,而其他区域则出现回落,反映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公路物流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例如,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透明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绿色物流理念的推广,也促使行业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如推广新能源车辆、优化运输路线等措施,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尽管中国公路物流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运力供需失衡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运力供给总体保持稳定,但部分地区运力不足,导致运价上涨;而部分地区运力过剩,导致运价低迷。其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不同区域的物流基础设施、运力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整体行业的协调发展。此外,中小物流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利润低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国公路物流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策层面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新业态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层面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定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将继续加强行业监管和信息共享,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公路物流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