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环节,将设计概念落地为具体建筑,其中数字化技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2023年中国建筑建造施工数字化产业应用场景结构看,精细化管理应用规模达157.5亿元,占比65.8%;智能化建造应用规模63.4亿元,占比26.5%。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是一个集成了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
BIM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的三维建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逐渐从二维绘图向三维设计过渡,并在上世纪末得到普及。BIM是通过数字化建模、信息集成和协同工作,贯穿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阶段的技术。
相比于传统建造模式,建筑信息模型是实现智能建造过程中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的技术底座。BIM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BIM基础软件以国外厂商如Autodesk、Bentley等为主,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在中国市场,除了国际品牌外,国内BIM软件企业如广联达、鲁班等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与国际企业竞争的局面。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标准来支持和推广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例如,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公共建设项目必须应用BIM技术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效果。类似的政策在其他国家也得到推广,将进一步推动BIM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在中国市场,近年来,长沙大力推进建设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场景带动、研发联动,积极推广BIM应用。2023年3月,长沙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建立基于BIM正向设计的协同工作模式,开展国产化BIM应用的项目试点,逐步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BIM全覆盖。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目前,BIM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环节。然而,在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应用相对较少。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正逐步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演进。智能化的BIM技术能够自动检测设计中的潜在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实时更新模型,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数据显示,使用过BIM技术的企业中,有92%的企业在设计阶段使用过BIM技术,而在施工阶段使用过BIM技术的企业仅占46%,在运维阶段使用过的企业更少,仅占19%。这表明BIM技术在中国尚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未来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和协同管理方面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在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软件发展的战略指引下,规划设计数字化软件作为数字建筑产业的基石,受到了国家层面的积极扶持与推动。展望未来,规划设计数字化产业作为数字建筑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规模预计将实现显著扩张,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