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我国自古以来传统饮食文化影响,猪肉至今都占据着我国居民日常肉类消费的最大份额,成为最主要肉食来源。近年来,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比维持在50%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395万头,同比减少1153万头,下降3.1%;2024年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1533万头,较上年末减少1889万头,下降4.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较上年末减少104万头,下降2.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生猪产业也逐渐脱离传统养殖方式,走出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养猪场是一种将猪只养在自然景观优美、环境干净卫生的场地上,并充分运用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的养殖模式。
近年来,生猪养殖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生猪疫病的频发、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以及饲料原料价格的持续攀升,这些因素共同对生猪养殖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并显著推高了养殖成本。在此背景下,规模养殖场凭借其规模效应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规模养殖场的优势在于,随着生猪生产规模的扩大,能够更有效地分摊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进而提升整体收益。这种规模效应不仅体现在经济成本的降低上,更在于管理效率和技术应用的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从2017年的46.9%提升至2022年的65.1%。
随着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生猪养殖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是必由之路。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发布了《生猪多层养殖技术指导意见》,生猪养殖用地资源紧张,发展养殖业需向立体要空间,提升设施农业高度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为生猪多层养殖的新模式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要求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等甲烷排放强度“十四五”期间稳中有降、“十五五”期间进一步降低。加强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养殖场等大型排放源定期报告甲烷排放数据。推进农业等领域甲烷排放控制,到 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30年达到85%以上。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制订畜禽养殖及废物资源化利用甲烷排放控制技术规范等。
相对于传统养殖方法,生态养猪场更加注重猪只的健康和生长环境,不再使用传统的“密集饲养模式”,而是让猪只放养在宽阔的场地上,这样猪只的吸氧量大,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养猪成本。此外,生态养猪场还强调对粪污的有效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猪肉作为绿色食品的代表,因其无抗生素、无激素、无重金属残留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消费趋势推动了生态养猪场行业的快速发展。
未来,生态养猪场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政府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生态养猪场将成为养猪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生态养猪场将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和猪肉品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