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行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乳制品,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就业。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乳制品的消费量持续增长,奶牛养殖行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现代化和高效化。本文将从市场现状、挑战与机遇、未来发展规划三个方面对奶牛养殖行业进行深度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在会上分享的调研数据,证实了当前奶源过剩带来的行业周期困境。2024年4月—5月,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2万吨,约占收奶量的25%。截至6月底,龙头乳企奶粉库存量不低于30万吨,生鲜乳过剩情况显著高于2023年。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我国奶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原因之一,在于供给增长但消费增速下滑。2019年—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复合增长率达到7%。而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逐年下降,分别为7.9%、-6.5%、-2.4%。另据第三方数据,2023年,国内液奶消费量同比下降2.15%,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下降13.9%;2024年一季度,乳品消费仍有待提振。
目前,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3年是奶牛养殖业十几年来最具挑战性的一年,国内原料奶连续第4年增长超过6%,总产量已实现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左右”的目标。受消费环境影响,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乳制品制造商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需求不振加之奶源过剩,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奶价持续下降,奶价和成本首次倒挂。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2024年5月,奶价平均为3.34元/公斤,同比下降0.55元,但全成本仅下降0.31元,公斤奶利润空间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记录以来首次进入负值。这意味着本轮调整周期严峻程度超过2016年—2017年,行业亏损面超过80%。
奶牛养殖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原始畜牧业兴起于新石器时代,十九世纪中期近代奶牛养殖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引入中国,形成了我国延续至今的奶牛养殖业。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资本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及牛场经营理念,奶牛存栏数迅猛增长。
我国奶牛养殖主要有草地放牧方式、家庭农牧混合方式、集约化规模养殖等三种方式。但近年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个体散养经营牛场缺乏专业水平的简单饲养管理,已经无法供应现代化乳制品加工企业需求的高品质原料奶。而规模化养殖具有管理规范、产奶量稳定、原奶质量高、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头部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纷纷开始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布局高品质牛奶生产、规模化养殖基地。目前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国内原奶行业的主流趋势,各领先企业纷纷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国内原奶行业的主力军。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