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通途网-财富通途网专业提供财经方面资讯 - 岱微汽车

当前位置:财富通途网 - 焦点热闻 - 知识产权ABS创新盘活企业无形资产

知识产权ABS创新盘活企业无形资产

2025年10月27日 | 浏览量:60708

知识产权ABS创新盘活企业无形资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数据显示,年内全国ABS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0.00%和28.50%

  近日,“-深担集团-3号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挂牌活动在深圳交易所举办,现场发布了全国首单境外知识产权境内融资及全国首单境外资金认购境内知识产权ABS(资产支持证券)。

知识产权ABS创新盘活企业无形资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一创新实践,恰是今年我国知识产权ABS市场快速扩容、创新深化的生动注脚。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全国知识产权ABS共发行33单,发行规模达40.94亿元,发行数量及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0.00%和28.50%。与此同时,知识产权ABS资产结构更趋精细化、场景化,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科技企业扩展至文化创意、智能制造、数字基建等多元领域。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结合当前知识产权ABS市场快速扩容、产品创新深化的趋势来看,这类产品虽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整体发行规模中占比仍处低位,但成长空间值得期待。随着知识产权ABS资产结构向精细化、场景化升级,服务领域拓展至文创、智能制造等多元赛道,叠加政策引导与评估体系标准化推进,其在盘活企业无形资产、拓宽科创主体融资渠道上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长期发展潜力显著。

  产品发行结构深度优化

  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我国知识产权ABS市场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张、结构深度优化的显著特征。

  其一,产品创新持续突破,涌现出全国首单含数据知识产权的银发经济ABS——“财通-杭州滨江知识产权第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全国首单央企“知识产权+科技创新”ABS——“水电九局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等创新产品,实现从“泛专利打包”向“垂直产业深耕”转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出现了“知识产权债权”这一新型底层资产。2025年4月份和8月份,“天保知识2025-1”和“天保知识2025-1”先后落地间市场,打破了此前知识产权ABS主要集中于交易所市场的单一格局,实现跨市场发行的重要突破。而且,两单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均为天津天保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这一地方性保理机构的参与,意味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覆盖范围已突破传统科技企业的固有边界,非科技类专业机构也能通过“知识产权债权证券化”模式实现融资,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参与主体与服务场景。

  中证鹏元结构融资评级部副总经理汤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知识产权ABS创新扩容给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有利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更好地规划和利用知识产权类资产,也为资金进入相关行业提供了资本渠道。

  其二,发行主体的专业化属性与区域化特色同步凸显。数据显示,年内发行的33单知识产权ABS中,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起14单、南京鑫欣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发起6单,两家机构合计发单量占比超六成,成为区域内的核心发行力量。这类兼具区域深耕能力与专业操作经验的主体,既精准匹配本地科创企业需求,又能高效推进证券化流程,有效推动行业从早期的“单点零散突破”向“区域联动、网络式覆盖”的格局转型,也进一步夯实市场区域协同基础。

  其三,增信机制迈向多元化、立体化,为产品安全提供多重保障。当前知识产权ABS已形成“内部增信+外部增信”协同发力的模式:内部增信通过超额抵押、分层设计夯实基础;外部增信则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机构等第三方力量,通过担保、保险等方式进一步缓释风险。数据显示,年内发行的33单知识产权ABS均采用内部增信措施,同时有24单叠加了外部增信手段,超七成产品形成“内外双重增信”组合。这种组合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产品信用水平,更降低了投资者风险顾虑,为融资主体吸引更多元资金、提升发行效率提供了关键支撑。

  四大维度驱动市场扩容

  知识产权ABS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结构深度优化,是政策引导、知识产权资源储备、评估体系完善与企业融资需求四大核心维度协同发力的结果。

  首先,政策“精准滴灌”强化引导作用。以湖北为例,今年6月份发布的《湖北省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将资产证券化列为六大改革模式之一,计划年内完成试点任务。这一政策不仅聚焦水资源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场景,为水利行业的技术资产盘活提供了清晰路径,还以“试点先行”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知识产权ABS的应用边界。

  其次,知识产权资源“量质齐升”奠定基础。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份,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501万件,其中,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372.7万件,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凸显。丰富且多元的知识产权储备,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底层资产来源,更推动资产池向复合型结构升级。

  再次,评估体系“标准化”破解痛点。此前知识产权估值难、公允性不足是市场发展的关键瓶颈,今年以来,广东、江苏等地先后发布知识产权评估指引,建立评估模型。标准化的评估体系不仅让底层资产定价更透明,也降低了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的顾虑。

  最后,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形成内生动力。随着科创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等轻资产主体规模扩大,传统抵押融资模式难以满足需求,而知识产权ABS能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流动资产”,更加契合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例如,“中信证券-深担集团-3号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项目发行规模4200万元,精准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企业国际化布局知识产权的特点,入池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建造、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所有借款企业均以其核心专利、实用新型技术等知识产权提供质押。

  “但当前仍需正视知识产权ABS市场的多重现实问题:市场培育时间较短,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有限,区域产业集聚能力不足,配套支持政策亦需优化。”东方金诚结构融资部执行总监张文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市场环境下,适合开展知识产权ABS的企业数量有限,需同时满足“中小型科技企业”属性与“拥有有价值知识产权”等核心条件;各地科技产业集聚能力差距显著,部分区域难以形成一定体量的科技类企业集群。另外,不少专业担保公司在人才储备、风控手段等方面亦有提升空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这里是分享代码,在后台添加

本文来源:财富通途网

本文地址:https://ibradsap.com/post/37971.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