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汽车当手机看,一切就通了
十年前,我们换手机是因为屏幕变大;今天,我们换车是因为屏幕变聪明。
当城市领航辅助把“高速敢闭眼”卷成入门配置、当车机语音助手比副驾更懂你想吃什么、当充电时间被压缩到“一杯咖啡”,汽车正式从“机械产品”切换为“消费电子”。
中研普华在一线调研中最直观的感受是:年轻购车人群里,“智能化体验”第一次排到了品牌之前。这意味着,利润池、供应链、话语权,全部重写。
1. 政策端:
- 工信部新版准入细则把OTA纳入强制召回,软件安全从“道德约束”升级为“法律红线”。
- 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城市继续扩容,中央补贴向“路侧单元、车载终端、高精地图”三大短板集中,地方财政最后的窗口期正在收窄。
中研普华政策雷达判断:2027年后,智能网联新基建的补贴闸门将逐步关闭,2025-2026是地方政府抢跑的最后红利。
2. 资本端:
- 头部基金的钱仍在往里冲,但挑剔度明显上升,从“故事动人”转向“订单可见”。
- 二级市场对“智能化”板块开始挤泡沫,Pre-IPO项目破发消息接连出现,2026年将进入并购整合期,留给初创公司独立上市的时间所剩无几。
3. 技术端:
- 城区领航辅助的落地速度比预期更快,无图方案把高阶功能拉到大众价位段,L3级自动驾驶在部分场景已可体验,但责任归属、保险定价、数据回传三大痛点仍像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 中研普华技术路线图显示:只有当“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综合成本降到消费者无感区间,L4才具备全国放开的经济性,这个时间点不会早于2028年。
三、竞争格局:三层生态,谁在吃肉,谁在喝汤
中研普华把赛道切成“应用-系统-基础”三层,每层都有自己的生死线。
1. 应用层——整车品牌:
关键词:爆品、迭代速度、用户运营
- 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成为主流套路,车企先亏后赚,把“软件收费”当盈利安全垫。
- 没有高阶智驾的车企,将在下一轮价格战里最先失血,品牌数量会肉眼可见地减少。
2. 系统层——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关键词:全栈、数据闭环、工程化落地
- 自研比例每提升一个台阶,软件迭代周期就能以“周”为单位缩短,用户OTA频次和二手车残值同步抬升。
- 2026年起,方案商会集体试水“按里程收费”,网约车、Robotaxi先跑通,C端高端车型跟进,软件付费习惯一旦养成,硬件利润就不再是唯一指标。
3. 基础层——核心零部件与软件基建:
关键词:国产化率、车规认证、成本曲线
- 域控制器本土份额首次过半,但车规MCU、高速SerDes仍被海外巨头卡脖子;激光雷达中国厂商出货量领先,底层芯片却同样依赖外循环。
- 操作系统层面,新势力把底层OS攥在自己手里,传统车企还在经典平台里做缝缝补补,软硬解耦进度相差至少一代车型。
中研普华园区组把全国城市分成三梯队:
1. 第一梯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产业、政策、场景全闭环,测试道路里程、研发人才密度、融资事件数量全部领跑。
新变量:北京亦庄“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安全员比例大幅降低;深圳率先推出“智能网联出海”专项补贴,单家企业补贴上限创纪录,目标直指跨境无人物流。
2. 第二梯队:杭州、苏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产业基础扎实,缺的是连续城市场景。各自为政的园区、港区、矿区数据无法拉通,导致算法迭代慢半拍。
中研普华建议:与其到处“撒芝麻”,不如先打通一条“城区-高速-港区”连续走廊,把数据闭环跑起来,资本自然用脚投票。
3. 第三梯队:合肥、长沙、西安、郑州、福州
政策响应快,产业底子薄,把“智能网联”当成换道超车抓手。
我们判断:第三梯队最容易跑出的不是整车,而是“细分零部件+数据服务”外包中心——谁能率先把测试场景做成商品化数据包,谁就能成为区域小巨人。
五、未来五年,必须盯紧的十大变量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通过专家德尔菲、企业深访、场景实测,梳理出十组高确定性趋势,帮助企业提前排兵布阵:
1. 城区领航辅助从“尝鲜”到“标配”,成本门槛迅速下探,没有此功能的车企将首先被消费者遗忘。
2. 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率先在网约车、干线物流落地,责任归属与保险定价模式一旦跑通,复制速度会以月为单位。
3. 车规芯片国产替代进入攻坚期,EDA、IP、车规认证是三大拦路虎,谁先拿到认证,谁就能享受至少三年的溢价窗口。
4. 软件收费占整车利润比重快速提升,OTA订阅、功能解锁、数据增值成为主机厂“第二增长曲线”,但消费者可接受的月付区间需要精准拿捏。
5. 激光雷达价格持续跳水,4D毫米波+视觉BEV形成低阶替代路线,硬件同质化后,比拼的是点云质量与算法耦合度。
6. 车载显示走向“多屏+HUD+AR眼镜”融合交互,HUD前装渗透率将随成本曲线迅速抬升,挡风玻璃就是下一块广告位。
7.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演进,线束缩短、整车减重、装配简化,平台化能力直接决定成本下限。
8. 数据安全合规成本陡增,跨境传输触发门槛下调,中小车企被迫购买第三方合规SaaS,数据托管与本地化备份成为隐形开支。
9. 二手车残值体系被OTA能力重新定义,同年款同里程,具备高阶智驾车型残值显著溢价,传统动力二手车价格体系崩塌。
10. 出海模式从“整车出口”切换到“技术+供应链”成套输出,中东、东盟、拉美将复制中国版“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总包商先吃肉,零部件商跟着喝汤。
1. 地方政府/园区
- 别再盲目招整车!把有限补贴砸向“缺芯少魂”环节——车规MCU、高速连接、仿真测试软件,单个项目补贴几百万,就能撬动十倍社会资本。
- 率先开放全无人场景的城市,将在“数据要素”时代掌握议价权,真实道路数据可以挂牌交易,比土地财政更可持续。
2. 传统主机厂
- 把“全栈自研”切成三步:先做接口标准化,再攻数据闭环,最后才碰芯片。盲目一次All in只会把现金流烧穿。
- 软件收费别“狮子大开口”,先用基础包养成用户习惯,再叠加高阶功能解锁,循序渐进的月付模式比一次性高溢价更易被接受。
3. 零部件/初创公司
- 单品思维已死,系统级交付才能活得滋润。客户不再只要硬件,而是“硬件+算法+功能安全”一站式Q包,谁能在短时间内帮助OEM通过SOP,谁就能拿到溢价订单。
- 如果拿不到OEM战略投资,立刻转做Tier0.5——把软件算法封装进域控制器,按单车收License,比纯粹卖硬件毛利率高出一截。
七、结语:与其焦虑内卷,不如顺势“卷生态”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手机从“通信工具”到“数字生活入口”的蝶变;未来十年,汽车将复刻这条路径,而且迭代更快、利润更厚、数据更值钱。
中研普华在最新产业蓝皮书中写下结论:
“2025-2030是中国智能汽车从‘功能机’走向‘智能机’的决胜五年,竞争主线不再是谁家车跑得快,而是谁家生态能留住用户、产生数据、持续收费。”
中研普华依托专业数据研究体系,对行业海量信息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深度挖掘和精准解析,致力于为各类客户提供定制化数据解决方案及战略决策支持服务。通过科学的分析模型与行业洞察体系,我们助力合作方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优化运营成本结构,发掘潜在商机,持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若希望获取更多行业前沿洞察与专业研究成果,可参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该报告基于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权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