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浮息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14%
2025年09月19日 | 浏览量:6474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年以来,我国浮息债市场呈现加速扩容态势。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记者发稿,年内浮息债发行规模已达2690.7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114.26%。值得关注的是,时隔10余年,商业今年6月份重启浮息债发行,助力浮息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商业银行重启浮息债发行
浮息债即浮动利率债券,是票面利率随市场基准利率定期调整的债券,通常由“基准利率+固定利差”构成,基准利率一般与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挂钩,固定利差在发行初期确定后便保持不变。
研报显示,国内浮息债市场始于1995年,先后经历1995年—2000年、2003年—2011年、2014年—2021年三轮扩张期;2022年—2024年发行规模显著下降,2025年则再次进入扩张周期。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年内浮息债发行规模已近27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另外,2025年6月份起,商业银行重启浮息债发行。截至目前,商业银行已发行9只浮息债,规模合计389亿元,发行人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银行,期限多为3年至5年。此次商业银行发行的浮息债多与科创、绿色、小微、“三农”等领域深度结合。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重启发行,核心原因是降低负债端成本——在LPR下调、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浮息债的票息重定价机制,能让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更及时地跟随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而与特定领域结合,是因为这些领域的项目具有特殊性,浮息债既能为银行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符合相关金融工具要求,也能响应政策号召,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发展。
浮息债市场供给有望增加
华西证券研报显示,当前我国浮息债市场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浮息债存量规模占所有债券余额的比重仅为0.3%。
曾刚认为,浮息债市场存在四大瓶颈:一是市场规模与品种有限,交易对手方难找,流动性相对较差;二是定价和估值复杂,买卖双方价值评估分歧大;三是挂钩基准利率数量多,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四是报价方式存在分歧,降低交易效率。
针对这些瓶颈,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需完善基准利率分层,如细分短久期、行业专属利率基准,精准匹配不同场景的投融资需求;其次,要丰富衍生品对冲工具,帮助投资者有效管理利率波动风险,提升参与浮息债市场的意愿;最后,应强化投资者,加深市场对浮息债及“利率锚”的认知,改善市场参与环境。
展望未来,多位专家认为商业银行或将为浮息债市场贡献更多增量。
曾刚表示,随着市场对浮息债认知的增加,以及交易商协会推动市场建设,浮息债市场供给有望增加。其估值更稳定的特性可满足机构稳定净值波动与赚取票息的需求,在特定利率周期中具有优势,未来有望从“政策试验”转向“主流工具”。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李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驱动、负债成本管控压力等背景下,预计商业银行还会继续增加浮息债供给,但需关注利率环境变化对发行节奏的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财富通途网
本文地址:https://ibradsap.com/post/35596.html
关注我们:微信搜索“xiaoqihvlove”添加我为好友
版权声明:如无特别注明,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 •全球债市大反攻!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下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 •券商首批152亿科创债落地!18家券商齐上阵 招商证券30亿、中信证券20亿
- •推动产业创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光谷金控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 •“抛售美国”论调卷土重来 华尔街预言:新兴市场将迎新一轮牛市!
- •保险公司发债规模连续两年超千亿
- •【金融街发布】人民银行:截至4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4.5万亿元
- •债市公告精选(7月18日)| 世茂集团预计境外债务重组将于今年7月21日生效
- •债市早参6月13日|债市走强 机构关注波段交易机会;新城发展美元债融资破冰 票息定为11.88%
- •金融债利率已处历史低位
- •评论丨美债风险仍存 解药在美联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