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出境游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量质齐升
是指以跨境旅游服务为核心,涵盖行程规划、交通住宿预订、目的地体验设计及后续增值服务的综合产业,其核心特征包括跨境资源整合(如签证、航班、地接服务)、个性化需求响应(如定制化行程、主题游产品)及数字化服务渗透(如AI行程规划、VR场景预览)。行业价值不仅体现于经济贡献,更在于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合作及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一、行业现状:复苏加速与消费升级并行
1. 市场复苏态势显著
2023年中国出境游人数达1.01亿人次,消费额196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境外旅游消费国。2024年上半年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4.7%,东南亚、欧洲等长线目的地回暖明显,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实现增长。
2. 消费行为结构性变化
需求分层深化:高端市场受限于海外资源掌控不足及价格品质错配,中产阶级更倾向品质游与深度文化体验。
出行方式碎片化:自由行占比提升至65%,短途游、主题游(如邮轮、探险)成为新增长点。
技术驱动体验升级:大数据与AI技术优化行程规划,沉浸式AR导览、智能翻译设备普及率超40%。
3.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撑
签证便利化措施(如免签国增至80+)、国际航班运力恢复至85%(2024Q3数据),推动出境效率提升。
1. 供给端:产业链协同不足
上游资源分散:航空公司、酒店集团等核心资源议价权集中在国际巨头,国内企业海外直采比例不足30%。
中游服务同质化:传统旅行社产品创新滞后,定制游渗透率仅15%,远低于欧美40%水平。
下游需求分化:Z世代(占比35%)偏好小众目的地与社交媒体种草,银发族(占比22%)注重安全与舒适性。
2. 需求端:规模与质量双升
总量预测:2025年出境人次预计达1.3亿,2030年或突破3.9亿,贡献全球客源增量的50%。
消费结构:购物占比下降至28%(2019年为45%),体验性消费(文化研学、医疗旅游)占比升至37%。
3. 供需平衡挑战
短期供需错配突出,例如热门目的地旺季资源短缺溢价达50%,而淡季资源闲置率超30%。
三、产业链结构:全链条价值重塑
1. 上游:资源整合与技术赋能
交通:航空联盟深化(如“一带一路”航线增开23%),高铁跨境网络延伸至东南亚。
住宿:本土品牌海外并购加速,华住、锦江等集团境外门店数年均增长15%。
技术供应商:OTA平台直连全球80%旅游资源系统,动态打包技术降低采购成本12%。
2. 中游:服务模式创新
平台化:携程、飞猪等整合目的地碎片化服务,SKU数量超500万,响应效率提升40%。
垂直细分:亲子游、商务会展等专业运营商营收增速达25%,高于行业均值。
3. 下游:渠道与营销变革
社交电商渗透: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贡献30%的流量转化,KOL营销ROI达1:8。
跨境支付优化: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50国,结算费率降至0.3%(传统卡组织为1.5%)。
1. 政策红利释放
RCEP区域免签扩容、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完善,推动亚太出境市场年均增长8%。
2. 技术深度融合
元宇宙虚拟试游、区块链行程存证等应用将覆盖20%高端客群。
3. 可持续发展转型
碳中和旅行产品认证体系建立,2025年绿色线路占比或超15%。
4. 产业链垂直整合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目的地DMC(地接社)控制关键资源,利润率提升5-8个百分点。
5. 风险应对机制
地缘政治预警系统、AI动态保险产品覆盖率将达90%,降低突发风险损失。
6. 全球化与本土化平衡
跨境文旅IP合作(如故宫×卢浮宫联名路线)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
2025年中国出境游行业将进入“量质齐升”的新周期,技术重构、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共同驱动市场扩容至2.5万亿元规模。企业需聚焦资源掌控力、数据运营能力与细分市场创新,以应对结构性挑战并把握增长机遇。
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


